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09篇
  免费   167篇
  国内免费   49篇
财政金融   98篇
工业经济   90篇
计划管理   701篇
经济学   859篇
综合类   485篇
运输经济   27篇
旅游经济   88篇
贸易经济   312篇
农业经济   902篇
经济概况   8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40篇
  2022年   84篇
  2021年   104篇
  2020年   122篇
  2019年   90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93篇
  2016年   96篇
  2015年   110篇
  2014年   263篇
  2013年   238篇
  2012年   394篇
  2011年   416篇
  2010年   377篇
  2009年   319篇
  2008年   370篇
  2007年   338篇
  2006年   300篇
  2005年   176篇
  2004年   129篇
  2003年   93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60篇
  2000年   37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21.
城市功能拓展区既缺少核心区集聚的文化资源优势,又缺少郊区低廉的发展成本优势,但在着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过程中,却可以通过整合文化产业园区资源,形成独特的发展优势.本文运用商业生态学理论,分析城市功能拓展区内文化产业园区发展的“三元”联动主体,构建园区资源整合的双重主体理论,并提出文化产业园区确定主导产业并吸引核心企业以“聚核”、拓展纵向产业链和横向服务链以“聚链”、打造公共平台并进行功能体系建设以“聚网”的“三聚”持续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22.
胡燕 《特区经济》2014,(9):178-179
本文通过研究国际化大都市的定位和特征,以西安为例探讨如何建设国际化大都市,并进一步分析西安高新区作为要建成世界一流科技产业园区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如何发挥其示范引领作用。  相似文献   
123.
论述新疆现代林业运营现状,建立现代林业运营绩效评估体系,应用ANP方法确定评估指标的局部优势度与全局优势度,构建现代林业运营绩效评估模型,科学测度2005~2014年新疆现代林业运营绩效,结果表明:新疆现代林业运营整体绩效呈现上升趋势,但整体水平薄弱;新疆干旱区营林生产、林产加工绩效弱化且波动显著,林业生态与服务、林业发展贡献绩效持续优化;森林病虫害防治低下、林业生态建设用水投入量减少、家具制造业优势不足、传统林业产业项目路径锁定等是制约新疆现代林业运营绩效的关键因素。为切实提升新疆现代林业运营绩效,提出建立森林病虫害生态防治机制、确保林业用水安全、提升家具等木材精深加工产业的技术增值能力、加快推进林产加工业结构调整、持续挖掘林业旅游与特色林果业的发展潜能等建议。  相似文献   
124.
21世纪以来,亚太地区区域贸易协定(RTA)签署的数量激增,学术界理论与现实出现悖论,引发学者思考各国热衷于建立RTAs背后的原因并探索新的研究方法。本文首次从RTAs数量和质量的影响效应哪个更为重要的视角,将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进行对比分析,深入探究发达国家在新时期推进新一代贸易协定规则的原因。通过比对RTA协议的每一条条款,测算出涉及传统WTO+和新一代WTO-X领域的条款覆盖率和法定承诺率指标来衡量RTA的质量,实证分析得出,签署高质量的区域贸易协定能更有效地推动亚太地区的经济增长和人民福利水平的提高,该影响效应在发达国家中更为明显,而发展中国家受限于执行能力在新一代规则下签订RTA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显著。  相似文献   
125.
This is a review article that unifies several important examples using constrained optimisation techniques. The basic tools are three simple mathematical optimisation results subject to certain constraints. Applications include calibration, benchmarking in small area estimation and imputation. A final illustration is constrained optimisation under a general divergence loss.  相似文献   
126.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s in rural regions call for a discussion of strategies of dealing with redundant traditional buildings. Using a social science approach, our study examines how the local population in two rural regions perceives the built heritage and which factors are underlying these perceptions. People’s attitudes towards maintaining the cultural heritage vary considerably and are partly influenced by the socio-cultural and economic context of the region. The present article discusses some of the core regional socio-cultural influences on attitudes towards the rural built heritage. Following from qualitative interviews, the article concludes that the scale of perception of the built heritage is related to the “liveliness” of the local culture: The more original and distinctive the local culture is, and the more the local economy is still based on agriculture, the wider the scale of percep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landscape and built heritage. In a region with local traditions that are alive and followed in everyday life, and a local economy that is mainly based on agriculture, the entire settlement structure is perceived as cultural heritage. In such areas, alternative uses should be found for redundant buildings. In contrast, in regions where the culture is less visible and alive nowadays and where the local economy has changed, people tend to perceive single buildings as representing their cultural heritage, and they often wish to preserve and conserve such remaining houses, barns and stables. In the study, we show that from a social science point of view, there is no universal perception of the maintenance of built cultural heritage. Rather, we see different views and opinions that are important to consider when it comes to developing heritage protection strategies together with public authorities.  相似文献   
127.
作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及促进农村经济增长的重要物质基础,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扩大农村地区内需增长点,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问题以及全面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广东省作为我国南部地区经济发达省份,具有丰富的农业生产自然资源,但其农村基础设施发展程度相对来说却比较低,其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瓶颈",不利于农村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为了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的供给与农村经济发展水平保持协调一致,文章以广东地区农村为例,采用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在论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对农村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的基础上,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农业生产、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纯收入3方面的内在关系进行计量分析,结果表明,首先农村基础设施对影响农业经济增长的3方面因素都发挥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益;其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中的教育变量对农业经济增长的作用最为显著;再次,农业机械设施在农业生产中的作用相对于其他影响因素而言不太显著;最后,道路、通讯设施对非农生产和农民人均收入收入的贡献率相对其他变量数值较低。并提出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机制、加大农村基础设施的资金投入力度、提高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利用水平、全面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进程等优化策略。  相似文献   
128.
以驻马店市为例分析了黄淮地区民间融资的发展状况,进而分析了其存在的问题,最后就如何完善黄淮地区民间融资市场,趋利避害,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9.
[目的]通过分析新疆肉羊产业3种养殖模式的资源要素需求特点,探讨不同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实现畜牧业有限资源约束下的肉羊养殖模式选择与布局优化。[方法]以2005—2015年新疆肉羊养殖数据与分布状况为基础,梳理放牧、半舍饲、舍饲三大主要养殖模式在资源条件、投资与设施、繁育技术、育肥技术、饲养管理与疫病防控等方面的特点,对比分析3种养殖模式的成本差异。[结果](1)放牧模式对天然草场资源和疫病防控的要求最高; 舍饲模式对饲料、繁殖技术、育肥技术、管理技术等要求较高; 半舍饲的各种要求介于放牧与舍饲之间。(2)3种养殖模式中,舍饲模式成本最低,放牧模式产品品质最高。[结论]新疆肉羊产业发展资源丰富多样,各地区应因地制宜选择肉羊养殖模式,注重肉羊生产的科学性,加强政策指导的有效性和针对性,优化肉羊产业养殖模式布局,提升新疆肉羊产业发展水平,带动农牧民增产增效增收。  相似文献   
130.
吕媛媛  周佳 《价值工程》2014,(21):177-178
本文着重分析探讨新疆地区的清洁生产在推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